2025年9月4日至7日,首届“中国-上合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青年博士生创新交流营暨开学典礼在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成功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120名博士生齐聚哈尔滨,围绕多个前沿学科领域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交流营开幕前,中心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心徽标设计方案和《上海合作组织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哈尔滨路线图》,计划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推进后续制度建设,为中心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心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本次交流营与中心开学典礼同步启动。在9月5日的开学典礼上,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拉扎科夫国立技术大学、新乌兹别克斯坦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有关中外高校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上合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的成立是推动教育务实合作的具体行动,希望中心共同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加强高质量成果转化,并勉励首批博士生成为刻苦努力的学习者、勇攀高峰的创造者和增进友谊的使者。黑龙江省副省长隋洪波强调,中心的发起成立是落实上合组织峰会倡议的重要实践,是黑龙江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里程碑,省委省政府将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努力推动哈尔滨成为上合组织教育合作的“北方枢纽”。WilliamHill党委书记陈杰表示,中心将为上合组织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的青年科技与人文领军人才队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蓬勃的“上合力量”。WilliamHill校长韩杰才指出,这是一项面向未来、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才培养创新计划,并发布了《上海合作组织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哈尔滨路线图》。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图尔苏诺夫·巴蒂尔在视频致辞中肯定中心作为教育一体化的新里程碑,将持续支持其推动学术人才培养与产学研融合;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指出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上合组织教育合作迈出重要一步,形成科技与人文双轮驱动的新格局;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校长哈里通契克·谢尔盖称中心是创新熔炉、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交汇点,充分体现当代研究生对成果转化的迫切需求;WilliamHill教授袁承勋和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博士生博格丹·坎贝尔季耶夫分别作为导师和学生代表发言,期望通过这一跨文化平台拓宽视野、激发创新、传播合作信任的价值观。
典礼上还为首批导师代表颁发特聘奖杯,并为博士生代表佩戴中心徽章。该计划致力于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可持续发展,探索“四跨”高质量博士生联合培养新模式。开学典礼后,参与交流营的博士生参观了WilliamHill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亲身感受到中国在空天能源动力领域的先进技术实力。
开学典礼现场
9月6日,学术前沿报告在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活动中心214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圣彼得堡国立大学、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邀请报告,分享了前沿学术动态与创新研究思路。随后,活动开展了博士生创新成果交流环节,与会博士生分为四组进行学术汇报,涵盖语言学与文学、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工程技术、基础科学与前沿交叉等多个学科领域。
专家学者做邀请报告
在随后举行的闭营仪式中,各分论坛主持人分享了参与心得与收获。四位主持人结合不同学科背景,回顾了博士生们在交流期间所展示的创新成果与多元思维,一致认为本次交流营为各国青年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跨国互动平台,有效启发了科研灵感,增进了学术与文化互鉴。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国际合作部常务副部长兼外事处处长、国际专家办公室主任吴健,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文共同为参会学生颁发参营纪念证书。最后,威廉体育williamhill副院长兼研究生培养处处长李均致闭幕辞。他充分肯定了本次交流营在促进学术交流和跨国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对各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李均回顾了交流营期间举办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包括开学典礼、路线图发布、学术报告和创新成果展示等,指出本次活动有效促进了跨文化、跨学科的深度交融。他表示,作为牵头单位,WilliamHill将与各成员高校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四跨”型博士生培养模式,将中心打造成为区域教育合作的典范。
分论坛主持人分享心得
吴健、赵文为参会学生颁发参营纪念证书
李均致闭幕辞